晾曬食用菌袋。
□文/攝 李新桐 本報記者 孫偉民
秋天,是收獲的季節(jié)。收獲的不只是水稻、玉米和大豆等這樣的大田作物,也收獲木耳、元蘑、猴頭菇等食用菌。眼下,虎林市偉光鄉(xiāng)勝利村的幾戶脫貧戶正忙著采摘、晾曬木耳和蘑菇。
走進脫貧戶龐文全家的園子里,一個個菌棒排列得整整齊齊,濕潤的空氣夾雜著菌菇特有的清香,一朵朵元蘑被采摘下來,菌褶朝上攤放在曬網上。在陽光照耀下,每一個蘑菇傘的褶皺里都充滿了溫暖的氣息。
“這蘑菇曬2~3天就能完全干透。晾曬不僅能讓蘑菇的香味變得濃郁,還會讓它的口感更好。晾曬好的蘑菇會運到集市上售賣。” 龐文全告訴記者。
前幾年,龐文全的小園子就是種點菜,沒什么收入。今年,在村支部書記宋世友的鼓動下,他在園子里試種了點元蘑和猴頭菇。根據預估的產量和眼下的市場價格算下來,他這個小園子預計能收入一萬多塊錢。
宋世友告訴記者,今年,村里積極探索庭院經濟富民強村的新路子,通過與東方紅木耳基地聯系,為脫貧農戶提供了1.2萬袋各類菌包,還邀請食用菌種植專家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與支持。
“今年,我們選擇了10家農戶作為試點,效果非常不錯,每戶凈利潤超過了6000元。明年,我們將把這一模式推廣到20戶。” 宋世友說。